最近在读秦晖先生的《秦汉史讲义》,今天读到讲奴隶的待遇部分,看到作者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同是奴隶,但私人的奴隶待遇比国家奴隶的待遇会好得多。原因在于,虽然理论上,奴隶主不会把奴隶当人,但自然人都是有情感的。对宠物有情感,对牛马有情感,难道对人就没有情感吗?就算没有情感,至少也会把奴隶当成自己的财产。人对自己的财产是不会随便挥霍浪费的。
但国家不一样,国家的奴隶是人身产权不明晰的,国家不是自然人,也没有七情六欲。它是一个机构,负责管理的都是具体的受委托人。他们不拥有这些奴隶,自然不会把这些奴隶看成自己的财产,所以他们对奴隶往主往更凶残。
作者还举了两个例子作为对比。私人的奴隶可以参考《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国家的奴隶可以参考古拉格。大观园里的奴婢过得确实很悲惨,但他们与古拉格的国家级奴隶比起来又要算是“幸福”的了。
贾宝玉视她们为知己和平等的朋友,为生病的晴雯端茶送药,并且对丫鬟们的悲惨命运感到痛心疾首。薛宝钗主动帮忙寻找丢失的手帕。其他例子不一而足。所以到了最后,大观园没落了,那里的奴仆还是不愿离开。
而古拉格作为苏联斯大林时期政治恐怖的象征,从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数以万计的人被送入其中。他们被迫再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从事如伐木、采矿、修建铁路和运河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由于地处偏远,气候恶劣,囚犯们面临饥饿、疾病、酷刑和繁重劳动的多重折磨,死亡率极高,恐怕没有人不愿意离开。
由此看来,我们一直相信的都是国家可以安排好一切。然而这并不绝对。大共同体的国家,在很多方面可能做不到小共同体的那样好,我们自然不应迷信国家。对国家来说,放权可能也会有更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