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今天又是一个美丽且明亮的早晨,还是在图书馆那个熟悉的位置,看得到正在建设的宿舍楼和每天必去的食堂。
不知不觉,就过了三年,本硕班也要毕业了。仍然记得那时候校车载着我第一次到雅安,那是雅安细雨霏霏,展示着它鲜明的特色。撑着伞,走到资环院的帐篷前,我喊出了第一声“师兄”,从此与川农结缘。
在雅安的一年里,我度过了大学生活里最精彩的部分。大一的那一年,也成了最难忘的记忆。初次相遇,第一次住在寝室多少有些不习惯,于是我们说起了自己的高中经历。天南地北走到一起的四人,逐渐熟络起来。后来生活上的不便,在大家的照顾下,适应得倒也很快。一路走来,大学的寝室生活,就是一个互相适应的过程:人人各退一步,彼此就能心照不宣,所以可以建立起牢固的兄弟情。
在大一时,我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帮助被收养的流浪狗。起初只是为了找点事情做,没想那么多,后来到了那里才发现一整座屋子的流浪狗的声势可以那么浩大。它们看我脸生,不停地对我吼叫;我嫌他们脏,一步也不想上前。僵持过后,为了我那一点点薄面,最后只能咬紧牙关,深吸口气走入它们的领地。先是打扫卫生,然后换水,全部做完已过四五个小时,最后翘了节《形势与政策》,开开心心地吃完晚饭回寝室。那天晚上我把自己浑身上下都洗了个遍,衣裤鞋袜统统换掉。还好,没人闻到狗的气味。
一年的时间过得很快,到了走的那天,雅安下起了倾盆大雨,雅安用欢迎我的方式为我送别。然后,我到了成都。
好像一切都是重头开始。找了导师,有了任务,就好像是找到了老板,有了工作。到现在我都不清楚,我是从大学提前毕业了,还是真正进入了大学。导师的要求就像突然的聚焦,选定了课题,眼光也变的狭窄了。那时候我才开始想,我要的什么,我在做什么——真是后知后觉啊!
随后的生活平平淡淡,沿着看得见的那条路向前走,不动脑筋,轻松但不愉快,然后,要到头了。
本科就要结束,人人都有自己的规划,见面“呵呵”然后又默默地努力。现在,我正对着单词发呆,想到什么,写下什么,没有白纸,只好擅自为我的那本《考试指南》作后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