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邓小平时代》
在政治经济问题上,什么问题红,其研究就开始爆棚。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国际上也变得举重若轻,就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研究中国。在对书市的轮番轰炸中,外国人研究的中国总是显得另类:虽然大部分内容都关于中国,但研究的视角却不在中国。由于现在的自由受限,这类书也总是在我心中比其他国人写得祖国赞美诗更客观,也总会吸引我的眼球。然后,就看到了现在的这本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
本书红极一时,一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历史受到大家的追捧。然而,在看过这本书之后,我很怀疑大众的眼光。
首先,作者并没有真正接触过邓小平,而只是查阅了别人的文献,因此,很难相信本书可以完整的反映邓小平的一生,也因此整本书变成了史料的堆砌,无数的关于时间、地点的细节只让人觉得乏味,显得广度有余,深度不足。其次,书中暗含了大量的主观评价,吹捧邓小平的丰功伟绩直到审美疲劳。我很好奇作者的这种手法,因此查了查他的资料。这才发现,傅高义以赶时髦唱赞歌为生:他追赶着时代的潮流,谁崛起了就捧谁,捧到天花乱坠。他捧过日本,“日本处理基本问题的能力比其他任何后工业国家都要更优秀”,然后又转战韩国,说朴正熙是"20 世纪最优秀的 4 位国家领袖之一"。现在,邓小平也光荣入列……
看改革开放的历史,我看政治和经济。经济上,邓小平所丰功伟绩无可撼动,历史地位早有公认。但在读傅高义描述邓经济决策的部分,只能说"一切都可预见"。他说了上一句,就知道后面是什么。如果拿给中学生学习历史,那当然是极好的,可如果是想给中国的历史研究锦上添花,让人了解更多历史,那么此书已经失败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值得称赞,但我们更想看到弦外之音。书中引用了大量参考文献,几句一引,却全是官话,那还要如此多的参考文献何用?倒不如直接看新闻联播。
政治上的论述,只算是合格。傅高义在将近 900 页的书中花了仅仅几章的篇幅描述了邓小平前 65 年的经历。这种缩略方法从历史角度看很奇怪,但却完全符合作者的逻辑。邓小平漫长的革命者生涯——隐忍刚毅、历经起义与内战的磨难、在毛泽东领导下创立新中国——对于华府的决策层和智囊团有何干系呢?只有把邓小平抽离历史,将他置于"文革受害者重返市场经济"的位置,傅高义的故事才能讲得下去。傅高义缺乏传记作者所必需的刻画人物的才能,他自然就没有兴趣去描述传主的历史背景。然后是邓小平执政后的改革开放被压缩得与邓小平逐步掌权的篇幅差不多。75 年到 79 年短短四年,几乎占去了全书的一半。大家谈起邓小平,都记得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么到底能不能多讲讲改革开放的过程呢。很遗憾,本书关于这部分的描述还不如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
总结一下吧,被吹上天的《邓小平时代》名不副实,说是时代,却没有按照时间的顺序连贯全书,硬生生地割裂各个领域和细节的堆砌只能让人却步。而且,经过删减大陆版更不能符合文化的自由。因此,还是有事没事随便翻翻算了吧,这八百多页的书实在是种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