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gbin

愤青的自觉

是时候谈谈“愤青”了。

“愤青”这个概念起于 70 年代,盛于 90 年代,歧于千禧之年,从一个中性词变成了贬义,现在指代的是那些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的不分年龄阶段的人群。自我开始谈论国家起,就不断有人说我有一点“愤青”的倾向。

何等的冤枉。

民族主义者,主张“民族”为“国家存续之唯一合法基础”。狭义上,民族主义是极端的爱国主义,但现在已经和爱国主义混淆,不好区分了。愤青,持激进的观点,言扭曲之论,受人左右,不自知。实为全民公敌,被人投以鄙视的眼光。这群人,可以归纳出几个特点:

1.  独立、反叛,极端爱国,不相信官方媒体;

2.  从非官方视角或材料获得看法,如他人经历,互联网等;

3.  以讹传讹,不能判断是非。

如此无知的团体,我就这样被划归进去了。还是一条一条地解释吧。

“独立、反叛”,实话说,独立我有,反叛没有。我发表的言论,确实偶尔独立于官方,但少有反叛,我可不敢和谁谁谁唱反调,不知什么时候莫须有的东西就来了。“极端爱国”,什么是极端,什么不是极端,没有统一标准,只有感性的评判,不好论道,私以为“爱国”足矣,“极端”不符合我“中庸”的性格。“不相信官方媒体”,先不说实在有太多人不相信,我如果不相信官方媒体,那就不用下那么多新闻客户端了。有人说全部反着看,那反着看是 YY,倒还不如不看自己 YY 呢。

这第二条就更不符合了。“官方视角或材料”如果是指《人民日报》之类,那我无话可说,但若把标准稍微放宽,加入其他作家的作品,那就不应再受指摘了。我的观点成于政治、经济、历史常识,以及名家著作。先于父母、祖父母观点灌输的。互联网上那些东西,更加不会偏信。好歹也是高级知识分子,以后济世救人的文化青年,这点判断肯定是要有的。

“以讹传讹”就无中生有了。我从来没有在网上传播什么谣言,微博没有,微信没有,哪都没有。不光因为实在是不才编造不出,而且现在对谣言的打击力度更大了。这以身试法的事情,是万万不能做的。

这三条全不符合,怎能说我是个“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