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gbin

逃出样板戏的枷锁,落入抗日神剧的窠臼——《智取威虎山》

一个香港导演翻拍的具有严重意识形态倾向的电影,到底可以做到何种程度,在电影首映前,是没有答案的。《智取威虎山》出自《林海雪原》, 文革时的红色经典,被宣传部的江青拿来用作"样板戏"的榜样。

徐克导演的新一代《智取威虎山》在保留了主要情节的基础上,扬弃了好莱坞大片的特点,结合流行的穿越元素,调制出了老少咸宜的打匪神剧。开场就在当代的美国,不知道的还以为走错了片场。然后杨子荣酷似加勒比海盗的深厚的眼影加上飘逸的长发,一身主角光环剧透了一切的精彩桥段。从此便知导演要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传统的经典,和样板戏彻底告别。

但到底是一个树立英雄的电影,恐怕导演再怎么创新,也只能拘束于抗日神剧的狭间。不论是 30 人的剿匪分队用手枪加土炮以一敌十地消灭了手持火箭筒的土匪,还是索道穿过巍巍悬崖,时而闪现的现代装备和剿匪环境的强烈对比,不再受样板戏洗脑的观众,比如我,只能表示接受不能。但若与印象中的样板戏对比起来,就会有眼前一亮的兴奋。

电影扬弃商业片的特点,也继承了经典的片段。杨子荣用土匪黑话进山的桥段让人津津乐道,电影就一字不差地保留。身份危机时的诡辩,似有删改,就略显不过瘾。至于后来的飞机坦克,属于动作片的经典,便也得机会出场了。

电影最后,座山雕掉下悬崖,杨子荣隔着手枪拉住他。座山雕哀怨的眼神:“我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相信了你。但是我不后悔!“然后愤然坠落山崖,身影于雪中消失,空留杨子荣一人,若有所思,似乎他们还有一段不能诉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