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发生了一场起于社会底层但迅速蔓延到全国的大恐慌,无数人民、官僚卷入其中,几个月内,全国上下无人不知这场动摇国本的大危机。乾隆催动国家机器疯狂寻找慌乱的源头,但案件丝毫没有头绪。就在皇帝和大臣们手足无措时,这恐慌竟又自己消失了。
叫魂危机
几百年后,我们得以重审这场慌乱。
说到底,这不过是一桩几个和尚和匠人间的小事。两个寺庙争夺香火的小事。慈相寺穷困潦倒,而观音殿香火鼎盛。于是一个慈相寺的和尚便造谣说去观音殿的路上被几个石匠作了法,过路的都要遭殃。谣言不胫而走,最后变成了几个石匠为了修桥而要偷取灵魂。人人闻之色变,开始互相猜疑、栽赃,最后惊动了官府。
领导决断
官府的最低行政单位是县,行政长官知县,衣食父母也。小县长听说了这个事,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打了那些报官的几十大板,这事就算了了。知道官府不管,一时间风言风语更甚,并有扩散的趋势。后来,知府、巡抚这些高级地方官都知道了,知道再传下去有大麻烦,于是展开调查,具体方针为巡抚大人高度重视,亲临现场并作出重要批示,要不惜代价地依法严惩地方造谣分子,要及时理赔受害家属等……于是,在严刑峻法的逼供下,各级领导陷入了迷宫。
乾隆出手
此事终于传到了乾隆的耳里,他早就知道手底下这帮人平日骄奢淫逸,关键时刻无力。根据眼线和密报,统筹全局,调动全国之力,誓要找出源头。可这谈何容易,严刑逼供的的捏造口供作为破案的唯一线索(的确只能根据口供判断),弯弯绕绕,相互矛盾,由于牵扯太广,连编造一个满足要求的都困难,要查出那慈相寺鸡毛蒜皮的小事,还不是大海捞针。
一地鸡毛
乾隆身边还是有明白人,在发现本质不过是一场闹剧后,悄悄报告了乾隆。乾隆也改变圣意,批了几个地方官了事。
结语
这件事为什么就动摇了国本呢。
国,无民不立,无王不兴。清朝作为一个外来政权,凭什么当大汉民族的王呢?凭经济繁荣(GDP)。只有用经济的发展,用富足的生活麻痹百姓,让他们沉睡在梦里,才能暂时维持平衡。但是,经济发展一定会让百姓富足吗,经济发展越快,社会结构就越复杂,百姓的生存空间就受到挤压,变得更加不安,更容易发生事故。
其次,君权神授。叫魂事件中的"偷取灵魂"妖术代表没有经过官方认可的人与神灵的交流,这种交流对国家安全和社会道德基础都是威胁(不管交流是不是出于勾魂的目的)。君权神授代表只有乾隆才是有资格和神交流的,如果一普通百姓都可以和神沟通,听得神谕,那这就是对乾隆地位的根本的动摇。
为什么不能来一场彻底的搜查,尽管那样一定可以找出寺庙里的那些和尚呢。
在官方看来,维持政局稳定比制裁邪恶更重要。因为会引起恐慌,所以谨慎小心胜过了司法正义。国家既要保护百姓免受偷取灵魂的妖术之毒手,又要防止随时可能因为妖术而导致的全国歇斯底里的爆发,前一方面要求国家采取行动,后一方面又要求国家谨慎小心。
更详细具体的故事内容,请参阅相关文章:
1. 叫魂:盛世妖术
2. 既为“盛世”,何以妖术横行?
(已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