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gbin

周期的补足

在知乎上看到头像是猫咪,性别不明的社科大神,听说 Ta 处女作杀青,于是赶紧拜读。

开始以为又是一本讲述王朝轮回,盛衰有常并以繁杂的史学资料佐证的"史学著作"。这形式已成惯用套路,自从上世纪一派西方学者开始研究我朝历史并吸引大众眼球之后,各种着眼于单一的朝代——如清、明、唐等此类盛世百年却又倾塌于旦夕的典例的学者便在一本本的书中重复着貌离神合的道理。甚至于现代,从清朝末年到当代的《中国近代史》,也在这一"中国近代"的时间段内,重复着刀光血影、尔虞我诈,用人物说历史,于是落入史家的圈套。此书不同,着眼全局,纵观二千余年历史,用数学模型(虽然这模型仍有完善的余地)分析数字的关系,然后由此推出了一个崭新的结论,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句给出了新解。

只能简短给出模型:

通过观察统一和分裂的时间长度可以发现二者是大致相等的,进而发现如果把中国历史的各阶段每八个为一组,就有三个时间跨度大约为 900 年的周期,且统一和分裂交错出现,长短对应。原因是三个因素——气候、军事、社会三部分共同决定的。气候的周期变化减少了粮食产量并引来了边境的部族,引爆了新崛起的阶层与帝国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了一个朝代的崩溃。

虽然论点新颖,但论证仍然显得薄弱,这决定了必然出现的争论,粉丝可以把此书捧上神坛,因为它的论点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反对者也有理由,本书的全部引用似乎集中于数量有限的著作,而且在谋篇布局上更加明显。相对于长篇幅论述的春秋战国,作者在明清的说明略显不足。当然,要能够通读全史,的确如所说,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我相信,假以时日,如果真的能把这个模型的细节完善,本书会选进"中小学生必读书单"。

但我认为模型是否适用仍要推敲,模型要求:1、人口陷阱;2、地理封闭;3、信息技术。我朝在力所能及之处,处处希望打破前提,人口红线限制国家发展,于是有了强制的计划生育,减少人口规模,后来出现的杂交水稻更是养活了十几亿人口——数倍于前朝的鼎盛期,这还怕不够,发展转基因技术,以图进一步减少粮食生产成本(由此可见,转基因推行势在必行)。其次,最有可能打破地理壁垒的苏联和美国,卧榻之侧的苏联已然结体,俄罗斯更一蹶不振,美国则更衷于引爆货币战争和输出普世价值,我朝对此二方面已经做了足够的应对,因此,我们的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是否还在,尚需时日验证。最后是信息技术,由于通信发展,传统的控制严重不足,一旦追赶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我朝"就失去了对信息的把控。于是,造就了第二座长城。只要控制了内部的交流,就有了绝对的先机。于此三点,一一打破了模型的三条原则,那么,这规律是不是就真的灵验呢?看来还要且过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