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gbin

2016的展望

2016,本命年,肯定不一般了。以前看到过说法,本命年不一定就犯太岁,也有逢凶化吉的可能。昨天又在同学那儿应证了一次,关键看心态。

知乎上发现了一个鄙视链,解释了为什么 IT 人潮汹涌。

学科鄙视链

商科 > 法学/医科 > 工科 > 理科 > 社科 > 文科 > 艺术

专业鄙视链

理科:数学/物理 > 统计/心理 > 生物/化学

工科:计算机/EE > 其他工科

商科:金融 > 管理 > 会计 > MKT > 其他

社科:经济学 > 公共管理/政治 > 社会学 > 其他

文科:哲学 > 新闻 > 历史 > 语言 > 文学

商科已经饱和,法学医学的超长学制让人望而却步。排下来,“计算机”终于受到垂青。编程好学,一个月入门,三个月精通,速成班毕业就有工作。听说我的几个同专业校友已经自学编程转行了,只是工作压力大,比较辛苦。作为一个还奋斗在 IT 路上的道友,愿他们今年编程快乐。校友卖化肥,偶尔会回母校拉点生意,也算得意,虽然说起来不好听,但也是实打实的差事,收入不少。再看看这个鄙视链,好像少了“农学”,不知何故。我猜是因为农学太核心,和这些专业相提并论有损身价。

今年,UNSW 该毕业了。一年课学下来,收获的不少,实用的不多。年初什么都不会,一学期的时间入了门,就不知天高地厚了。现在发现编程其实简单,就是和电脑说话,把人话按照电脑的语言和方式说出来。学到最后就以为掌握了多种语言,结果都不是人话。憋在家里写代码,其实就是对着电脑自言自语,难怪其他人不屑,光听就知道,这实在是反人类。“专业是 IT”这话说出去,就都以为是只懂技术只修电脑的技术宅。不好听,所以说的少,我以前想划清界限,自诩半路才出家的知识青年,混了一年,也不提了。毕竟,工作好找,工资还多,排阶级算白领,三教九流里还算上层。

去年走到了澳大利亚的两个洲,昆士兰和维多利亚,再加上悉尼这儿的新南威尔士,就已经是三个了。看遍蓝天白云,有点单调,但回来呆上几天,就觉得那种单调也来之不易。计划今年再去一到两个洲,争取这几年踏遍澳洲。